Investor's wiki

索洛残差

索洛残差

##什么是索洛残差?

索洛残差基于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 (Robert Solow)的工作,他的增长模型将生产率增长定义为随着资本和劳动力不变而不断增加的产出。它告诉你经济增长是因为资本或劳动力的增加,还是因为这些投入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索洛发现,在 1909 年至 1949 年间,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八分之一可归因于资本的增加。换句话说,美国因美国的创新和技术而变得伟大。

索洛残差是经济产出增长中不能归因于资本和劳动力积累的部分,即生产要素。索洛残差代表了超出简单投入增长的产出增长。因此,索洛残差通常被描述为衡量技术创新导致的生产率增长的指标。索洛残差也称为全要素生产率 (TFP)。

了解索洛残差

索洛残差受到多种技术、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创新、对生产力更高的部门的投资以及旨在自由化和竞争的经济政策都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相反,限制性劳动实践、过度监管、未能有效分配资本的不发达金融市场或任何其他影响经济总生产率的因素都会降低索洛残差。然而,全要素生产率通常被用作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代表。各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差异有时被用来解释经济发展的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索洛没有使用全要素生产率这个术语,也没有考虑他的增长模型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残差具有任何类型的预测功能。索洛只是指出,标准模型中没有考虑到增长,增长可能归因于刺激额外生产力的创新。索洛残差促进了经济模型和措施的改进,从而更好地理解了创新和创新投资在提高国家经济绩效方面的重要性。

索洛残差的实际用途

如前所述,索洛残差经常被用来解释国民经济不断变化的经济命运。例如,中国增长放缓经常被解释为潜在的生产力问题。在这种解释中,中国的增长“奇迹”是快速资本积累和将未充分利用的劳动力转移到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结果,而不是生产力的提高。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自 2015 年以来,中国的 TFP 一直为负数,因为它在钢铁、煤炭和水泥等行业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以及过剩的基础设施上浪费了大量的财政资源。

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来看,中国通过其庞大的规模而非生产率的提高成功地成为经济超级大国。然而,随着中国对市场改革的兴趣似乎已经达到极限,这种生产力的缺乏正成为一个更大的问题。随着欧盟和美国在共享重要知识产权方面采取更坚定的立场——中国可能会看到获得潜在重要技术的机会减少——这可能会影响其索洛剩余。随着中国劳动力的收缩,由于其长达数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看起来不可持续。

鉴于中国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投资者应该期望在未来几年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 强调

  • 索洛残差是不能归因于投入增长的产出的剩余增长率。

  • 索洛残差通常也称为全要素生产率 (TFP)。

  • 索洛残差引起了人们对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缺乏认识的关注,导致了旨在捕捉生产力增长作用的更先进的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