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or's wiki

节俭的悖论

节俭的悖论

节俭的悖论是什么?

节俭悖论或储蓄悖论是一种经济理论,它假定个人储蓄在经济衰退期间是对经济的净拖累。该理论依赖于价格不明确或生产者未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条件的假设,这与古典经济学的预期相反。 微观经济学。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推广了节俭的悖论。

理解节俭的悖论

根据凯恩斯理论,对经济衰退的正确反应是更多的支出、更多的冒险和更少的储蓄。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衰退的经济不会满负荷生产,因为它的一些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处于失业状态。

凯恩斯主义者还认为,消费或支出推动了经济增长。因此,尽管个人和家庭在困难时期减少消费是有道理的,但这对更大的经济来说是错误的处方。

消费者支出的回落可能会迫使企业减少生产,从而加深衰退。个人和群体理性之间的这种脱节是储蓄悖论的基础。 2008 年金融危机后的大衰退期间就是一个例子。在此期间,美国家庭的平均储蓄率从 2.9% 增加到 5%。美联储大幅降息以增加美国经济的支出。

关于节俭悖论的第一个概念描述可能写在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蜜蜂寓言”(1714 年)中。曼德维尔主张增加支出而不是储蓄是繁荣的关键。凯恩斯在他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 年)中将这一概念归功于曼德维尔。

循环流经济模型

凯恩斯帮助复兴了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该理论指出,当前支出的增加会推动未来的支出。毕竟,当前的支出为当前的生产者带来了更多的收入。这些生产者合理地分配他们的新收入,有时扩大业务并雇用新工人;这些新工人赚取新的收入,然后可以花掉。

为了增加当前支出,凯恩斯主张降低利率以降低当前储蓄率。凯恩斯说,如果低利率不能创造更多的借贷和支出,政府可能会通过赤字支出来填补缺口。

节俭悖论的局限性

循环流模型忽略了萨伊定律的教训,即商品必须先生产后才能进行交换。推动更高生产水平的资本机器需要额外的储蓄和投资。循环流模型仅适用于没有资本货物的框架。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可能性。如果较高的当前支出导致未来价格一致上涨,那么未来的生产和就业将保持不变。同样,如果当前经济衰退期间的节俭迫使未来价格下跌,那么未来的生产和就业不必像凯恩斯预测的那样下降。

最后,节俭的悖论忽略了储蓄收入被银行借出的潜力。当一些人增加储蓄时,利率往往会下降,银行会增加贷款。

凯恩斯反驳了这些反对意见,他辩称萨伊定律是错误的,价格过于僵化而无法有效调整。经济学家对价格的粘性仍然存在分歧。人们普遍认为,凯恩斯在反驳中歪曲了萨伊定律。

节俭悖论的例子

Ivan 拥有一家为计算机生产零部件的工厂。该工厂是 XYZ 镇最大的雇主之一。他一直计划通过安装更多机器和雇用新工人来扩大生产能力。

然而,经济衰退袭来,伊万恢复到储蓄模式。他解雇了工人,并停止在夜间操作机器。没有收入可支配的失业工厂工人也开始储蓄,减少了对伊万工厂生产的商品的需求。失业的工厂工人也增加了该镇的社会福利支出,经济变得疲软。

大衰退期间储蓄悖论的一个真实例子是 25 至 29 岁的人与父母同住。这些人的比例从 2005 年的 14% 增加到 2011 年的 19%。虽然此举帮助家庭节省了租金和其他开支,但估计每年对经济造成的损失高达 250 亿美元。

## 强调

  • 它呼吁在经济衰退期间降低利率以提高支出水平。

  • 节俭悖论是一种经济理论,它认为个人储蓄可能对整体经济增长有害。它基于当前支出推动未来支出的经济循环流动。

  • 该理论的批评者指出,它忽略了萨伊定律,该定律要求在达到任何支出水平之前投资于资本品,并且没有考虑通货膨胀或价格通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