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难困境
什么是三难困境?
三难困境是经济决策理论中的一个术语。与有两个解决方案的困境不同,三难困境为复杂问题提供了三个相等的解决方案。一个三难困境表明,各国在做出有关管理其国际货币政策协议的基本决策时,可以从三个选项中进行选择。然而,由于相互排斥,三难困境的选择是相互矛盾的,这使得在给定的时间只能实现三难困境的一个选择。
三难困境通常是“不可能的三位一体”的同义词,也称为蒙代尔-弗莱明三难困境。这一理论揭示了在建立和监督其国际货币政策协议时,使用一个国家可用的三个主要选项所固有的不稳定性。
三难困境解释
在做出有关管理国际货币政策的基本决策时,一个三难困境表明各国有三种可能的选择可供选择。根据蒙代尔-弗莱明三难困境模型,这些选项包括:
1.设置固定货币汇率
允许资金自由流动,没有固定货币汇率协议
自主货币政策
由于相互排他性,每个选项的技术细节都会发生冲突。因此,互斥性使得在给定时间只能实现三难三角形的一侧。
A 面:一个国家可以选择与一个或多个国家固定汇率,并与其他国家自由流动资本。如果它选择这种情况,独立的货币政策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利率波动会产生货币套利,给货币钉住造成压力并导致它们破裂。
B 面:该国可以选择在所有外国之间实现资本自由流动,并拥有自主的货币政策。所有国家之间的固定汇率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是相互排斥的。因此,一次只能选择一个。因此,如果所有国家之间都有资本自由流动,就不可能有固定汇率。
C 面:如果一个国家选择固定汇率和独立的货币政策,它就不可能有资本自由流动。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是相互排斥的。
政府考虑
政府的国际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在于选择这些选项中的哪一个以及如何管理它们。一般来说,大多数国家都偏爱三角形的B边,因为它们可以享受独立的货币政策自由,并允许政策帮助引导资本流动。
学术影响
政策三难困境理论经常归功于经济学家罗伯·蒙代尔和马库斯·弗莱明,他们分别描述了 1960 年代汇率、资本流动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 2015 年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首席经济学家的 Maurice Obstfeld在 1997 年的一篇论文中将他们开发的模型作为“三难困境”提出。
法国经济学家 Hélène Rey 认为,三难困境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雷伊认为,在现代,大多数国家只面临两种选择,或者说是两难境地,因为固定货币挂钩通常无效,导致人们关注独立货币政策与自由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
真实世界的例子
解决这些权衡取舍的一个真实例子发生在欧元区,那里的国家紧密相连。通过形成欧元区并使用一种货币,这些国家最终选择了三角形的 A 面,保持单一货币(实际上是一对一的挂钩加上自由资本流动)。
二战后,富人选择了布雷顿森林协定下的 C 方,该协定将货币与美元挂钩,但允许各国设定自己的利率。跨境资本流动如此之小,以至于这个体系持续了几十年——蒙代尔的故乡加拿大是个例外,在那里他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固有的紧张局势有了特别的了解。
## 强调
但是,在给定时间只能实现三难困境的一个选项,因为三难困境的三个选项是互斥的。
三难困境是一种经济理论,它假定各国在就其国际货币政策协议做出基本决策时可以从三个选项中进行选择。
今天,大多数国家支持资本自由流动和自主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