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or's wiki

掉期价差

掉期价差

什么是掉期价差?

掉期利差是给定掉期的固定部分与具有相似期限的主权债务证券的收益率之间的差额。在美国,后者将是美国国库券。掉期本身就是将固定利息支付换成浮动利率支付的衍生合约。

由于国债(T-bond)经常被用作基准并且其利率被认为是无违约风险的,因此给定合约的掉期利差由参与掉期的各方的感知风险决定。随着感知风险的增加,掉期价差也会增加。通过这种方式,掉期利差可用于评估参与方的信誉。

掉期价差如何运作

掉期是允许人们管理风险的合同,其中两方同意在固定利率浮动利率之间交换现金流。一般来说,在掉期中获得固定利率流动的一方会增加利率上升的风险。

同时,如果利率下降,固定利率流动的原始所有者可能会违背支付该固定利率的承诺。为了弥补这些风险,固定利率的接收方需要在固定利率流量之上收取费用。这是掉期价差。

违反支付承诺的风险越大,掉期利差就越高。

掉期利差与信用利差密切相关,因为它们反映了掉期交易对手无法支付的风险。大公司和政府使用掉期价差为其运营提供资金。通常,与美国政府相比,私人实体支付更多或具有正的掉期利差。

掉期价差作为经济指标

总体而言,供需因素占据主导地位。掉期价差本质上是对冲风险意愿、对冲成本和市场整体流动性的指标。

越多的人想要放弃他们的风险敞口,他们就必须愿意付出更多的钱来诱使其他人接受这种风险。因此,较大的掉期利差意味着市场上普遍存在较高的风险厌恶程度。它也是衡量系统性风险的指标

当降低风险的愿望高涨时,利差就会过度扩大。这也是流动性大幅减少的迹象,就像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情况一样

负掉期价差

30 年期掉期国债的掉期利差在 2008 年转为负值,此后一直处于负值区域。在中国政府出售美国国债以放松对国内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限制后,10 年期国债的利差也在 2015 年底跌至负值。

负利率似乎表明,由于私人银行的救助和 2008 年之后发生的国债抛售,市场将政府债券视为风险资产。但这种推理并不能解释美国其他国债的持久流行。期限较短,如两年期国债。

对 30 年负利率的另一种解释是,交易者减少了长期利率资产的持有量,因此,对固定期限掉期利率敞口的补偿要求较低。

尽管如此,其他研究表明,自金融危机以来,由于监管,进入交易以扩大掉期利差的成本已显着增加。股本回报率(ROE)因此下降。结果是愿意进行此类交易的参与者数量减少。

掉期价差示例

如果 10 年期互换的固定利率为 4%,而具有相同到期日的 10 年期国库券(T-note) 的固定利率为 3%,则互换利差将为 1% 或 100 个基点: 4% - 3% = 1%。

## 强调

  • 掉期价差也被用作经济指标。较高的掉期利差表明市场的风险厌恶程度较高。

  • 掉期利差是掉期的固定部分与具有相同期限的主权债务证券的收益率之间的差额。

  • 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流动性大幅减少,30 年期掉期利差变为负值。